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民国不求生 > 第790章

第790章(第2/3页)

    如果使用百v度A*PP或者U*C/Q.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或者安-全模式(今日*头条须关闭安-全模式)

”林淮唐说,“我反对现在就解放新加坡的计划。”

    北一辉不无遗憾道:“君汉同志,新加坡卡在我们与欧洲社会主义盟友国家联络的要道上,像今天这样的机会可谓千载难逢,一旦丧失,可能十年内东亚联盟都将不能再染指新加坡,我们会被马六甲海峡卡住脖子的。”

    同样参加了青岛会议的中国国防部长陈更新,这时候站起来以日语向北一辉解释说:“和平局面来之不易,我不赞成为了和平而和平,可是特混舰队整体实力弱于德国舰队,要知道,单靠游击队是攻不下新加坡的,必须依靠特混舰队的舰炮,可特混舰队在炮击新加坡时,也就把我们脆弱的腹部露出给德国人,战术上而言过于危险。”

    特混舰队的主力还是那些来自日本的舰艇,所以林淮唐和陈更新在这方面的决策上都相当尊重北一辉等日本代表的意见。

    北一辉是主战派,但和他一起参加青岛峰会的日本政府其他代表,就几乎没人愿意特混舰队冒险强攻新加坡了。

    如果胜利,东共联控制住马六甲海峡固然很好,可是苏伊士运河还在德国人手中,南非也控制在不友好国家的手里,东共联与法兰西公社、不列颠联盟的海上道路依然没有完全打通。

    假使失败了呢?日本数十年来所积累的海军实力,可就有毁于一旦的危险。

    今天的日本政府不是由藩阀、财阀、军阀控制的军事封建政府,而是由日本社会党的知识分子和工人革命者掌权的人民民主政权,像片山潜、河上肇这些日本政府的领导人,行事作风都更加稳重,除了北一辉以外,很少有人会再像革命前的那群日本军人政客一般冒险。

    北一辉还是有些不能释怀,但越南、朝鲜、老挝、柬埔寨等国代表,也都持赞成林淮唐意见的立场,日本代表团的其他成员也同样反对冒然开战,北一辉只能叹了几口气后便坐下。

    此时在婆罗洲岛上,婆罗洲红军第一师解放文莱以后,在冯白驹的指挥下立刻就开始向古晋转移,准备开始婆罗洲解放战争的第二阶段,解放英国在北婆罗洲地区的最后一个城市据点。

    远东舰队逃离新加坡的消息,也传到了古晋,守军深知自己已经被英国政府抛弃,所以毫无斗志,可谓一触即溃。

    没有多长时间的功夫,婆罗洲红军第一师就在午后占领了古晋铁桥附近的东岸阵地,下午五时许,红军官兵从四面八方向古晋中心地区起最后一次冲锋。

    婆罗洲红军的一排炮弹在铁桥西侧的英军阵地上爆炸了,乘着烟雾,一个排的丛林游击队员迅速冲过铁桥,一名英军守桥士兵见到冲过来的婆军刚想溜走,就被红军战士喝住。他略有犹豫,然后把枪放在地上投降了。

    更多英军,还有其他被英国政府抛弃在北婆罗洲的印度兵、南非兵、加拿大兵和澳洲兵,也纷纷缴械投降,古晋战役的进展比文莱战役轻松且顺利得多,冯白驹只花了一天时间就基本瓦解了守军的抵抗。

    整场北婆罗洲解放战争中,英军在战场上共有5000余人伤亡,其中英国籍士兵阵亡900多人,加拿大、南非和澳大利亚三个自治领的士兵阵亡1200余人,但是,在北婆罗洲解放战争的最后几天里,英军究竟伤亡了多少,没有精确的统计,因为英军指挥系统崩溃了。

    或者说即使有统计,也在最后的厮杀中销毁了。

    据保守估计,在最后三天战斗中英军至少还有600到800人阵亡,伤者甚众。按照比较一致的统计是,在北婆罗洲战役中,英军总共阵亡了3000多人,除阵亡者外,至少有3452人负伤。

    文莱和古晋的这两场歼灭战,对英军打击很大,也对树立冯白驹和北婆罗洲解放同盟在东南亚的威望十分重要,两战以后,不仅全婆震动,而且就连爪哇、苏门答腊、苏拉威西和马来亚等地,也都纷纷传起了关于解放同盟的种种故事。

    在荷兰人控制的南婆罗洲地区,各种武装起义更是风起云涌,处处烽烟,殖民当局根本无力镇压,除了守住南婆罗洲沿海地区的几个港口城市以外,对于广大的内陆地区已经是听之任之,随便婆罗洲红军怎么去占领控制了。

    甚至,冯白驹还收到了荷兰殖民当局发来的求援电报,令人啼笑皆非,原来荷属婆罗洲在中部丛林地区的墨拉威县已经被原住民武装团团包围起来。

    墨拉威县里居住有一千多名荷兰侨民,但当地只有不到一百人的荷兰军队和几十名警察,现在面对四面烽火的起义局面,根本无法抵挡,荷属婆罗洲殖民政府当局也自顾不暇,完全没能力派出援军去救出这些侨民。

    一旦墨拉威县被原住民武装攻破,这些荷兰侨民很可能都逃脱不了被断肢、吊死的种种酷刑,所以殖民当局便只好向文莱发电,主动表示愿意接受由婆罗洲红军来占领墨拉威县,作为交换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